电影《731》这几天彻底火了,不过火的方式有点特别——票房一路飙升突破4.5亿,预计第二天就能破5亿,这在非大档期、国庆前夕的冷淡市场里堪称奇迹;
但另一边,网络上却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,各种恶意差评和过激言论层出不穷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先说说反对的声音。
有不少人指责影片用韩剧《鱿鱼游戏》的方式娱乐化"731实验"这么严肃的题材,甚至扬言要举报。
还有人认为这种历史题材应该全国免费放映,收费观看就是"伤害民族感情"。
更过分的是,一些根本还没看电影的人就跟风喊"电影完了",甚至对导演赵林山进行人身攻击,说什么"导演应该下地狱"这种极端言论。
这些批评经得起推敲吗?让我们来看看事实。
说电影娱乐化历史?实际上影片根本没有遮掩或洗白日军的暴行,对鼠疫实验、冰冻实验、活体剖胎等罪行都有直接而震撼的展现。
说收费不当?要知道电影制作是需要成本的,这部影片由长影集团领头出品——就是那个创作过《白毛女》《董存瑞》等经典影片的长春电影制片厂,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。
导演赵林山是吉林人,立场怎么可能有问题?
当然,这部电影并非完美。
说实话,影片在人物设定和故事展现上确实存在提升空间,可能没有完全达到观众对"10年筹备"这个标签的高预期,质量上也不如《南京照相馆》这样的佳作。
但这种正常的审美评价,和恶意差评完全是两码事。
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,就会发现《731》被黑并不是个例。
近年来主旋律电影被恶意打差评几乎成了"常规操作"。
就拿《南京照相馆》来说,上映前就遭到抵制,上映后豆瓣讨论区涌现大量歪曲焦点的恶意言论,甚至有人给导演申奥P遗照,这种行径已经远远超出正常批评的范畴。
为什么这些电影会成为特定目标?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被赋予了浓重的主旋律色彩,真实呈现了历史苦难。
但让人心痛的是,导演赵林山在拍摄此片前,曾经有三位尝试拍摄"731"题材的导演因各种意外离世——一位心脏病发作,一位遭遇车祸,一位跳楼。
赵导坚持十年筹备这个项目,其中的艰辛与风险可想而知。
如果我们放任这种未看先评、人身攻击、恶意举报的行为,未来还有谁敢触碰这类题材?当我们只能在娱乐至死的甜宠剧和仙侠剧中选择时,我们的影视市场还谈什么多样性?我们的历史记忆又该如何传承?
《731》可能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,你可以不喜欢它的叙事方式,可以批评它的艺术表现,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审美讨论范畴。
但我们坚决反对那些根本没看电影就跟风黑、甚至对主创进行人身攻击的恶毒行为。
别忘了,这部电影至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——它让更多人知道了731部队的罪行,让这段历史重新回到公众视野。
所以,如果你真的关心中国电影,不妨亲自去看看这部电影,然后基于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。
毕竟,理性的批评才能推动进步,而恶意的攻击只会让创作环境越来越恶劣。
期待中国电影能够在一个更加健康、理性的环境中成长,既能容纳商业娱乐大片,也能给严肃历史题材留出空间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