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土不服不仅仅在人体身上会显现,还会影响到武器装备,比如俄式坦克,常常忽视散热问题,而且从不装空调,结果一到热带地区使用,和人上刑没啥区别。大部分国家也不常遇到大面积的沙漠,根本没太在意沙尘的影响,导致所有坦克在中东玩儿起来,空气滤清器堵塞成了普遍困扰。
最近,美媒《防务博客》报道说,中国天盾反无人机系统里的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,在沙特这地方也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,以至于沙特更多用JN1101电子战干扰系统来搞定来的无人机。关键是文章里提到的问题还挺有道理的,毕竟沙漠太热,散热压不住激光武器过热降频,这种情况确实挺合理的……
沙特前军官:寂静狩猎者过热降频表现不佳;这话说的确实没毛病,沙特太热了
《防务博客》说,曾在沙特任职的前军官提到,天盾反无人机武器系统里用来硬杀伤的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,测试里的表现还不错,但实际使用起来呢,效果没达到预想中的这么理想。
沙漠里气候火辣辣,寂静狩猎者的大部分能量都用在冷却上,激光反而用不上太多;主透镜一直暴露在外,造成光学元件磨损,聚焦能力也跟着下降;空气中弥漫的沙尘和灰尘还影响光学跟踪,削弱激光的杀伤效果。有时候,寂静狩猎者得连续射15到30分钟才能拿下来袭的无人机。
而且,寂静狩猎者从激光炮塔回缩到集装箱储存状态,再到重新部署,得花上一段时间,这让它没法迅速从待机变成作战状态。再加上,激光武器系统还得找个大面积平坦的地方才能看到得清清楚楚,要是沙特那儿条件不够理想,解决起来就挺难的。
这位军官还说,激光武器系统表现得不太稳定,所以沙特更多是用天盾反无人机系统搭配JN1101反无人机干扰器来打击那些闯入的无人机。沙特已经向中国提出希望改进天盾反无人机系统,特别是加强化在炎热、多尘的天气里部署的能力。
美媒把沙特前军官对寂静狩猎者的说法解读成“沙特军方猛烈抨击”,但一总结相关报道后发现,沙特前军官其实主要是在发牢骚,并不是真正的抨击。沙特方面觉得电子战系统挺好用,激光系统若能用上去,也还不错。
也就是说,激光武器系统在沙特这地方有点吃不消。沙特地形不是特别平坦广阔,部署起来比较受限制;再加上那边又热又沙多,激光武器很容易过热降功率,镜头也容易磨损,丁达尔效应一出现,激光就会散开,导致杀伤效果打折扣。
而且,抱怨也是合理的,毕竟沙漠看起来挺平整,可实际上到处都是起伏的沙丘,激光射线的覆盖范围就受到了限制,这也是它的客观缺陷。全球范围内,将武器系统部署到中东地区时,实际上都挺容易遇到一连串的故障问题。
在2021年6月,中东地区曾创下了51摄氏度的高温记录,伊拉克、伊朗、科威特等国家大多都经历了超过45度的酷热。到了中午,车子在烈日下暴晒一个小时,坐进去都是汗流浃背;而坦克在45度的照射下,温度得飙到六十度左右。坦克的通风条件也不怎么理想,士兵只能忍着,这想想就觉得挺吓人的。
二战的时候,北非的德军曾经搞过一种“坦克煎鸡蛋”的玩笑行为艺术。到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后,埃及的T-62坦克在训练中还创下了最高70度的舱内温度,酷热简直像是一种折磨。中东国家对这种高温的坦克都早已有了共识,宁愿牺牲一点战斗力,也要把空调装上,毕竟,这么热的环境,坦克简直成了个“刑具”似的。
这45型护卫舰在英国本土的时候表现还挺不错的,基本上不怎么断电,可一到中东那边啊,就总会遇到全舰掉电的问题。主要原因其实也挺明显的——因为这帮战舰用的WR-21燃气轮机采用了间冷回热循环,就是靠利用废热来提高发电效率。可中东那边气候太热啦,导致发动机的热效率大打折扣,散热压力变大得很,特别是变速箱那儿的散热问题,压力山大。一台发动机一旦过热停机,另一台就跟不上了,电力需求一下子猛增,结果就变成了全舰掉电,真是尴尬。
激光武器嘛,本身就得耗不少电,还得伴随着高温,要是冷却系统没搞定,激光器自然会过热,得降频保护那些关键元件。中东那帮国家基本都在沙漠地带,灰尘多得很,镜头上面一晃就容易磨损,导致聚光能力大打折扣。而且呢,弥漫的沙尘还会引发严重的丁达尔效应,效果大打折扣,把杀伤效率也给拉低了。这不就成了实打实的沙尘雾霾对激光的战场考验嘛……
空气里的灰尘、细沙可不是摆设,要是沙特不向中国那样搞个完善的治沙体系,想在沙特部署激光武器,能量很可能会散掉,主透镜也容易被磨损。这激光武器一热就必须降频,倒是可以靠加大空调压缩机的功率来补偿一下这方面的不足。
中东地区加强版的M1A2 SEP B2坦克,空调的功率是7.5千瓦,而坦克并没有激光武器那种发热量大的问题。像最大照射30千瓦的寂静狩猎者,冷却系统如果采用强化型空调,可能还得提高到30千瓦甚至更高才行,毕竟激光武器那东西实在是太烫啦……
至于平战状态切换纯粹是沙特自己的问题,激光武器为了保护透镜,可是藏得严严实实呢,要是直接暴露在外,别说透镜受损了,激光炮塔都得被弄得光亮亮的。激光武器要射界内保持干净卫生,这点没得办法,直射型武器的天然缺点就是这样,倒是沙特可以考虑给寂静狩猎者装两个高台试试,好让武器操作更顺畅。
那位官员解释说:“在某些情况下,连续对目标进行15到30分钟的追踪和激光照射,才能确保击落一架无人机。”不过,这消息显得没什么实际意义,完全可以忽略。毕竟,平时那种普通无人机也不可能让你照射30分钟吧,10秒钟都觉得久,这不就是在硬凹嘛?明摆着尬黑,没得说。
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